AI 模型一直出新?

但養好你自己的 AI 小隊才最實在!

最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問我:
「你有用 Claude 嗎?」
「Gemini 新版玩過了沒?」
「Meta 的 LLaMA 聽說也滿猛的欸?」

我懂啦~AI 模型更新節奏超快,每一個都說自己更聰明更快更準,真的會讓人很想試試看。

但我自己反而會先想:轉換成本到底值不值得?
這邊說的不是錢,而是:

  • 我要重新摸熟這個新模型的語氣邏輯

  • 要再「養」一次它理解我的習慣、風格、工作流程

  • 更怕的是,一換反而打亂我原本順順的 workflow

我的選擇:不是一直換,而是養好自己的 AI 小隊

與其不停試新模型,我寧願花時間長期訓練 ChatGPT,打造屬於自己的 AI 工作室。

📌 怎麼做?

我習慣「一個任務、一個 Chat」,每個 chat 就像我工作室裡的專屬 teammate:

  • 【Threads 內容專用】

  • 【LinkedIn 文案整理】

  • 【點子腦力激盪】

  • 【Workshop Deck 編輯】

每個 Chat 我都會設定專屬的角色指令(Custom Instructions)
像是:

「你是一位了解台港 Z 世代語感的內容編輯,擅長貼地表達、內容結構清晰、有社群感。」

💬 關鍵是持續對話

我不會每次任務都開新 chat,而是長期用同一個,讓它記得我的語氣、格式、偏好,越聊越懂我。

這其實就是我平常在做的事:

1️⃣ 上下文累積(Context Chaining)

每個 Chat 專注一件事,越用越準,越來越像你的分身

2️⃣ 角色設定清楚(Custom Instruction)

AI 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誰,講話有一致性,風格更穩定

3️⃣ Prompt 反覆微調(Prompt Iteration)

我不追求一次完美,而是邊用邊修,AI 自然越來越像你想要的樣子

為什麼我不愛亂跳模型?

不是說新模型不好,而是:

「對我來說,穩定、熟悉、有效率,比每次都重新訓練還實在。」

一換模型就要重新設定、重新習慣,
反而會打亂我原本的節奏。
與其一直切換,不如把時間投資在養熟你的 AI 小隊,更有感!

與其不斷追新,不如打造屬於你自己的 AI Workflow

🛠️ 分工明確的 Chat 區塊
🎭 每個角色設定清楚
📚 長期累積對話脈絡
🔁 一直微調 prompt、風格、邏輯

你會發現,AI 會慢慢變成一組最懂你、最配合你、工作起來最順手的小隊

你也是那種開十幾個 Chat 把任務派下去的人嗎?
還是你會集中一兩個 Chat 慢慢訓練成熟?
留言說說你是怎麼「養成」你的 AI 吧!🧠💡